各教研室:
根据《能源与水利学院“五说”工作实施方案》,我院将于近期开展专业带头人说专业活动,专业带头人说专业的标准和基本要求如附件1所示。具体安排如下:
一、参会人员
杨秀英、赵明雨、朱川、郝志坚、当天需要汇报的专业带头人和相应的教研室主任。
请参会人员于当日8点20前到达会场4301会议室。
二、汇报时间
三、温馨提示
如各位老师需要订餐,请于开会前一日10点前在智慧沈工上订餐。预订菜系类的教师请于当日8点10分把餐盒送至310办公室,学院为大家统一送取。
能源与水利学院
2020年4月2日
附件1:
关于 “专业负责人说专业”标准和基本要求
为全面落实我校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工作,推动我校合格评估整体进程,进一步巩固前期“五讲七说”开展效果,评估办于11月18日-11月28日组织开展了我校迎接本科教学合格评估访谈大练兵工作。
在此基础上,评估办对访谈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整理研究,结合我校实际,制定了《专业负责人说专业标准和基本要求》、《教师说课程标准和基本要求》,希望各单位能够认真研究、仔细学习,切实有效的提升专业负责人和教师的座谈访谈能力。
一、专业带头人说专业的标准和基本要求
(一)专业基本情况
标准:明确专业招生年份、招生规模、主要生源省份、报到率、第一志愿录取率、在校生人数,专业获得的主要荣誉(评价结果、建设项目名称)以及专业建设目标(国家一流、省一流、专业综合评价排名、国家专业标准等)。能准确阐述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,能说清楚专业调研情况,能说清楚专业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课程体系调整内容及调整原因,能说清楚专业建设经费投入情况,能说清楚专业建设取得的成果。
基本要求:定量指标数据准确,有据可查;描述性内容思路清晰,有逻辑、讲条理;培养方案调整应重点突出企业人员参与以及对方案调整的作用。
(二)培养方案
标准:明确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、具体目标以及目标制定的依据,如何根据培养目标确定的毕业要求,如何根据毕业要求设计的课程体系,各教学环节设计的思考,理论实践的比例、必修选修的比例、考试考查比例等等。
基本要求:描述性内容思路清晰,有逻辑、讲条理。
(三)专业师资建设
1.数量和结构
标准:明确教师队伍人数,专业学生数,专业生师比。清楚自有教师和外聘教师人数,能说出教师队伍职称结构、学历结构、年龄结构、双师素质人员比例;能说清楚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路、经费投入及核心课程团队开展工作的情况。
基本要求:定量指标数据准确,有据可查;描述性内容思路清晰,有逻辑、讲条理。
2.培养培训
标准:学校层面、学院层面、专业层面开展的培训情况。
基本要求:突出培养培训对青年教师、新教师、外聘教师的成长和促进作用。
(四)实验室(实践基地)建设
标准:实验室数量及简要情况、实验设备及实验项目,实验管理队伍情况。
基本要求:说清楚对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,说清楚对学生能力提升的促进作用。
(五)校企合作情况
标准:明确“教学指导委员会”-“校外实践基地”-“订单班、冠名班”-“校企共建二级学院”-“校企联盟”五位一体校企合作新模式;明确“共制”“共管”“共育”“共建”“共研”“共享”的“六共”校企合作新机制;明确校企合作单位数量及概况;
基本要求:突出校企合作对学生、教师实践能力提升的促进作用,能举出具体实例说明合作效果。
(六)课程体系建设
标准:明确课程体系的总体思路(平台+模块+课程群)、课程建设规划、课程建设标准、课程建设成效。突出四年不断线的实践教学体系,说清楚实践教学比例及设置原因,能说清楚校院两级对课程教学改革的支持,该专业对课程教学改革的开展情况。
基本要求:突出OBE理念,根据毕业要求反向设计课程体系,突出实验教学、实习、实训、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环节。
教材建设标准:明确以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材建设思路、建设规划、选用和质量管理制度。
基本要求:国家规划教材和自编教材情况,用新率、用优率说明;突出教材选用的应用型原则和三级审核机制。
(八)人才培养效果
标准:能说清楚专业学生取得的成绩,包括大创团队、大创训练以及大创竞赛成绩。
基本要求:能了解学校整体情况,结合本专业具体情况说明学生本专业学生此项工作开展情况和效果。
(九)专业就业情况
标准:明确专业就业率、就业质量(非失业率、月收入、工作与专业相关度、离职率)、考研率。
基本要求:能描述出学生就业面向,如考研、到企业工作、到事业单位就业、创业,能列举相关就业面向的学生的例子。
(十)专业服务地方情况
标准:明确专业服务地方的具体时间、参加人员、服务内容、服务成效。
基本要求:突出地方性、应用型的办学定位,突出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,以及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锻炼和提升。
(十一)教学研究
标准:明确教学团队建设情况,开展教学研究的内容、成效。
基本要求:突出教学团队的建设与发展,明确主持或参与的百门重点课程、校级教改立项数量及进展情况。
(十二)科学研究
标准:明确教学团队建设情况,开展教学研究的内容、成效。
基本要求:突出科研团队的建设与发展,明确主持或参与的纵向课题、横向课题数量及进展情况。
(十三)质量保障
标准:掌握学校“743”质量保障体系的内涵,能说清楚所在学院和本专业在质量保障方面所做的工作(思路、措施、效果),能结合课堂教学、实习、实训以及毕业设计等工作说明质量保障工作的实施。掌握相关工作主要标准要求、标准执行现状、存在主要问题,针对问题整改措施、措施落实情况、改进提高效果。(掌握教师对有关专业建设的评价意见,在校生对专业教师教学的评价,毕业生对专业教学满意度、课程重要度、课程满足度等情况)。
基本要求:校、院、教研室三个层面上的质量保障应都能有所体现。
(十四)存在问题
标准:能结合专业具体情况说清楚本专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。
基本要求:前后应保持一致,与学校和学院特色应保持一致。
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工作办公室
2019年12月23日
